2)第362章 张溪的平南策_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对南中的态度,大多是采用任命官员,进驻军队,对南中进行直接管理。

  但因为汉夷之分,在管理上,当地官员大多偏向汉族而打压夷人,导致民族矛盾尖锐,最后夷人纷纷造反。

  再加上一些大族存心不良的煽动,所以南中处在了现在的叛逆期。

  而诸葛亮平定南中,采用的是以夷制夷的策略,有点像明朝时期的土司制度,又有点像唐时期的都护府制度,两者结合,平定了南中。

  但到了唐末以及明代中后期,土司制度也好,都护府制度也罢,都溃烂导致异族坐大,税收收不上来不说,还连年边患,因此到了清朝雍正年间,雍正“改土归流”,又开始用流官和军队直接统治边疆异族。

  是不是感觉这是一个轮回?!

  所以说啊,这真的不是谁的制度更优越,只是什么制度适合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制度,得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能想当然的照搬。

  这也是张溪不太愿意跟诸葛亮讨论“科举制”问题的原因其实张溪也不知道,这么做到底是对还是错。

  嘛,扯远了,扯回南中的治理方面。

  张溪对诸葛亮的这一套流程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是经过历史证明,有效的稳定边疆的手段。

  但是吧,张溪却并不打算照搬诸葛亮的这一套,因为诸葛亮的治理目的,跟张溪的治理目的,完全相反。

  事实上,诸葛亮对南中的态度,并不是多么的恩威并施,心念百姓。

  诸葛亮只是要安定南中,只要你不要捣乱,不要影响我北伐,我就不会对你压迫,也不要求你们多交税。

  所以诸葛亮才会让蛮族自治,让庲降都督府羁縻统治压根就没指望你给我贡献什么税收,只要你不给我添乱就好了。

  就这样,诸葛亮获得了“诸葛阿公”的美名,流传后世.废话,不交税过日子的生活,谁不想要。

  但张溪觉得吧,名气啥的,真的不如实惠来的重要啊.南中这地方,特么好地方啊。

  这要是不弄点啥支柱产业,经济作物出来,实在对不起张溪脑海里的那点还幸存的知识。

  云南这地方,有铜啊,而且是大量的铜矿,全省分布,从东汉一直能开采到清末。

  后世有传言说,诸葛亮征讨南中时,遇到的那些个什么毒泉,其实就是水中含有大量的铜类化合物导致的。

  其实就冲这一点,要是诸葛亮知道了,大概也不会再搞什么以夷制夷了,必须全部抢到手才行。

  特么有铜了,谁还搞直百钱?!

  五铢钱不香么?!

  更别说,云南的铜矿,大部分还伴生铁矿。

  虽然这里的铁矿贫矿多,而且含有的杂质也比较多,不太好提炼.但这个年头,特么有铁矿就行啊,又不是要大炼钢铁,对品质要求没那么高的。

  更别说云南还有盐矿,煤矿,锡矿

  请收藏:https://m.ybia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