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85章 考题_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记》,《尚书》这几本。

  《中庸》是脱胎于礼记里的,这时代还没人把《中庸》从《礼记》里单独剥离出来,而《大学》虽然相传是春秋时期曾子所做,但实际上应该是秦汉时期的儒者假名而写,这时候的影响力有限,流传不广,根本不为人知。

  至于《尚书》.这里说的是古文《尚书》,就是晁错奉命向伏生求教的《尚书》,也不是后世的今文《尚书》,今文《尚书》这玩意儿,据考证,其实是王朗的儿子王肃托名所写,而这个时候,王肃还在家读书呢。

  因此,秦宓要想出题,就必须从《论语》,《礼记》,《尚书》中寻找题目。

  本来也不是什么难事儿,这些典籍里,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的道理都有,找出一篇作为实务考题,也不算什么难事儿。

  但问题是,这个时代对于经典的解读也不像后世明清时期那样,各种集注满天飞,大街上都能随便买到,从古人到当朝权贵的解读都有。

  这年代,就是秦宓的《论语》的解读,都未必会让中原其他世家的人感到满意。

  这要是自己出的考题让其他地方的世家认为不对,甚至由此嘲笑.那秦宓的天下大儒梦想,还能实现么?!

  因此啊,为了防止自己贻笑大方,同时也为了更好的出题考察应试学子的能力,秦宓早就在三月份的时候,派人前往北海郑家,求取郑玄做注的《礼记》,《论语》,《尚书》本篇,以作参考。

  天下人就是反对他秦宓对经典的理解,也不会有人去质疑郑玄对经典的理解吧?!

  这从长安到北海,路途遥远,中间还要经过曹魏的领地.就算这种事儿曹魏官方不一定会管吧,但总是要时间的,到现在秦宓还没有得到郑家的回复,实在不敢轻易出题啊。

  秦宓这边一天出不来题目,这个考试就一天无法进行,马谡自然没有任何办法。

  而马谡这边没办法,张溪就只能坐等抓瞎,然后被柳隐给劝了回去.有这个功夫一天找马侍郎三趟,还不如在府衙呆着,多看几篇文书来的实际一些。

  张溪对此能说啥.能说老子就是看文书看的头晕,借故出来偷懒摸鱼的么?!

  面子还要不要了!!!

  没办法,只好跟着柳隐回去,继续在书山牍海里煎熬着。

  请收藏:https://m.ybia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