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三七章 物性_永不下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完全可以弥补。

  再譬如一时冲动,骚-扰异-性,看似性质十分恶劣,其实也不过是本性使然,需要掐灭的不是这种本性,而是经过适当教育,使其明白在现代社会之中,一个人要如何行动,才能在不伤及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满足自己的这方面需求。

  凡此种种的教育、纠正,看起来,内容似乎十分繁杂,

  本质却只是很简单的一个判据。

  在现代社会,或者,在即将到来的文明时代,一个人,首先要能正确评估自身利益、他人利益与整体利益,

  并在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之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这句话怎样理解呢,是不是说,一个人绝对不能损害他人、或整体利益,才有资格去追求自身的利益;

  旧时代的顶层,很喜欢这种恐吓性的说辞,方然却对这种双标嗤之以鼻。

  坐拥庞大财富、至高权力的顶层、有产者、统治阶层,自身利益早已满溢横流,出于资产增殖、追逐利益的贪婪,却最喜欢用这一套来束缚底层的手脚。

  实际又怎样呢,一个人,但凡在现代社会,要不伤及他人利益而追求自身利益,

  这根本就是做不到的。

  一个人,要想存活下去,起码要呼吸清新空气,而这便要求适当的环境管制,进而必定损及周边污染性工厂的生产利益。

  反过来也可以说,一个人的岗位,倘若在污染性工厂中,其利益的实现,便必定损及周边所有人呼吸清新空气的利益,在既有技术条件下,不污染大气,他的工作便没有着落,他的工作有着落,其他人呼吸清新空气的诉求就会落空。

  至于吃饭,穿衣,同样如此,除非如鲁滨逊那样,一个人在荒岛上自给自足,否则,一个人的穿衣吃饭,就需要粮食、布匹生产者的辛劳。

  这样描述社会运转的方方面面,角度,似乎是很奇怪。

  每一天都在发生的事,剖析其本质,居然是持续不断的利益之彼此妨害,人类社会难道就是这样的病态吗,

  当然不。

  而是只要损害他人利益的人,会给利益受损者一定的补偿,原则上,补偿力度大于其利益的损失,那么这种行为,就与社会运转的大方向相符。

  社会的整体利益,相形之下,在今天的盖亚净土倒很容易理解,

  无非是净土全体民众的利益之总合。

  至于每一个人的自身利益,如何实现,途径其实有两种,不过在今天,第一种、也就是直接向大自然索取,已经被“全产机”体系占据。

  那么定居点内的所有人,要实现自身利益,便只能通过与他人协商的方式,彼此交换。

  这种交换,在旧时代的人类文明中,司空见惯,买卖粮食、布匹,政府税收、福利,乃至某些不宜言说的贝才-色交易,

  一切皆属此类。

  社会中,一个人要追逐自身利益,又无法取代“全产机”去从客观世界发掘,便只有去损害他人的利益,因此而必然给予其一定补偿,这就是人类社会纷繁芜杂、熙熙攘攘之表象下的本质。

  至于这种损害与补偿,或者,统称为“交易”,

  一切当然要以“等价交换”为底线,当然,彼此都认为“所得大于付出”更好。

  请收藏:https://m.ybia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