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99章:构想中的中华大学_东北虎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伯特·哥达德教授,他在从事火箭研究,1926他发射了世界第一枚液体火箭。火箭长约米,发射时重量为公斤,空重为公斤。飞行延续了约秒,最大高度为米,飞行距离为56米。虽然比中国的鞭炮冲天猴飞的高不了多少,但是他已经在黑板上构想登陆月球了。戈达德的研究极端缺少经费,而且尖酸刻薄的舆论界也不放过这位严谨的教授。《纽约时报》的记者们嘲笑他,甚至连高中的基本物理常识都不懂,而整天幻想着去月球旅行。虽然美国航空界先驱人物之一林白设法从古根海姆基金会为哥达德筹得五万美元,但是对于他的研究还是杯水车薪。在张学良的美国代表伊雅阁同意为他在东大建设一个空间探索实验室并提供每年至少三十万美元的研究资金之后,哥达德教授同意来到东北大学任教,当然他的主要精力还在火箭研究上,所以东大将会为他招收五名研究生作为他的学生兼助手。还有王助、巴玉藻也会各招五名研究生帮助从事新型战斗机、新型俯冲轰炸机以及新型客机的研发工作,事实上,现在已经有好几名学生在帮助他们的研究试验。还有其他像研究坦克、汽车分系统的刘仙洲、潘承孝、朱物华、严济慈等教授都有研究生名额。由诸位教授自主招生,自定考题。张学良考虑中华大学也采取这种模式。

  解决了中华大学的校舍、组织机构、资金和师资的问题,中华大学已经具有了腾飞的基础,张学良认为还不够,他希望更多有志青年能够通过中华大学的教育成为中国建设的栋梁。所以张学良准备推出助学金计划,借鉴后世的定向生制度,为贫寒青年提供全额奖学金,作为回报,这些青年毕业后必须进入指定的工作岗位工作直到还完学费。要知道,这个年代的大学属于贵族教育,每年的学费高达四十到两百大洋,像北大清华这种国立大学比较便宜,学费在四十到六十大洋,而像中国工学这样的私立大学学费一百大洋起步,像燕京大学这样的教会大学那更是高达两百大洋。而当时普通家庭年收入也不过两百大洋。更何况绝大部分农民连温饱都做不到。张学良希望任何一个贫寒的青年靠着学识和上进能够获得改变一生命运的求学机会,不至于因为贫穷而失学。

  当然在学校的管理上,张学良要求诸位院长要以严治校,强调校风校纪,绝对不允许任何学阀的存在。虽然不像罗家伦那样军事化管理,但是罗家伦严格治校的作风和很多办法值得借鉴,张学良希望改变目前散漫的学风,决不能容忍那些混日子的学生继续存在。要给学生们紧张的大学生活,课程要设计的比较满,对于偷懒的和跟不上课业的学生要实行末位淘汰制。

  当然以上还只是张学良的大致想法,要想落实还需要具体的一一办理,这就需要一个精明强干的人来帮助,张学良开始考虑聘请罗家伦担任常务副校长,但是王树翰反对,罗家伦跟南京中央国民党纠葛太深,在清华期间也是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党化教育。而且他已经准备回南京担任中央大学校长。经过慎重考虑,张学良决定请来顾维钧来担任常务副校长,代表张学良实际管理中华大学。顾维钧有能力有学识,虽然从来没有搞过教育,但是作为常务副校长主要需要的是行政能力,而且在张学良的构想中,中华大学将会大量聘请美国来的教师,美国教师将会占据大多数,有着丰富外交经验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顾维钧能够有效的与美国人沟通。最重要的是顾维钧与张学良私交良好,张学良很是信任他。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解放前中国内战频仍,百姓流离失所,而且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也打断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可即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民国仍然培养了华罗庚、钱学森、邓稼先这样的大师,张学良相信有他在的中国,一定不让“偌大的华北放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这种情况发生,让全世界最聪明的中国人从此大师层出不穷。

  请收藏:https://m.ybia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